研究生,是要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能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科学研究要发人之所未发,人之所不能发,是一种创新活动。而创新的本质是对现有的不满足、怀疑、否定和超越。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不能遇到什么事情、包括对那些看起来与经验事实并不矛盾的东西都敢于问个为什么、敢于怀疑,不牢固地树立起求异思维,是绝对不行的。有人作过调查,在美国,中国留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比美国学生差,但毕业后多数人的创新能力明显不如美国人。这恐怕不能不说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份偏重对已有知识的掌握与继承、强调求同,而不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求异思维的培养直接有关。
树立了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还不够,还需要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将来在创新方面才能有所建树。愚蠢的教员才是只知奉送真理,聪明的教员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发现真理的正确方法。在知识大爆炸、高水平的知识储存和传播手段——电脑和因特网已如此普及的今天,就更应如此。研究生学会了正确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他们自己就可以从已知到未知、有所突破、有所发明、有所发现。如果光会死记硬背,即使掌握了不少现在的知识,正确的研究方法却没有学会,还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我讲要着重传统研究方法,不是就方法讲方法,而是把正确的研究方法渗透到一切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讲给研究生上课就是要讲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研究成果,并不是说把自己最终的看法、结论讲出来就行了,而是应把自己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分析、思考,如何正确地运用判断、推理等逻辑手段得出最终看法的过程讲出来,在具体如何研究问题的方法方面给学生们以启发。此外,注意传授正确的研究方法,正确的研究方法中必然要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它们也必然会给听课的人以深刻的印象。
树立了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也掌握了研究问题的正确方法,还能不能在创新方面大有作为,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一个研究者的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高低了。
恩格斯讲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到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人类的创新巨匠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经验时也谈到,“要创立一门理论,仅仅收集一下记录在案的现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深入事物本质的大胆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此“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研究那些从属于事物现象的表面原因,相反,他应该进而采取推理的方法,探讨事物的极本实质”。还说,“如果我们探索得愈是深入,我们的理论所包罗的范围愈是广大”,那么,“经验知识所发挥的作用就愈小”。
努力帮助研究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在我国有着特殊的需要和特别重大的意义。因为逻辑的东西在中国始终很不发达。我们这个民族的思维特征就是凭敏税的感觉、直观的方式把握事物。这种思维特征决定了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得到的知识是整体的而非分析的,是模糊的而非清晰的,往往也是表面的、不深刻的,不易得到关于事物本质、内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方面的系统知识。这是把对事物的认识引向深入、在科学上创新的大敌。